湖南法治報訊 劉璐
8月19日,湘潭市公安局雨湖分局姜畬鎮(zhèn)派出所副所長曾祥呈和姜畬鎮(zhèn)人民法庭的法官組成宣講組一起走進湘潭交通職業(yè)學校進行法治教育宣講。近年來,隨著互聯(lián)網(wǎng)的發(fā)展,校園詐騙案屢有發(fā)生,涉案金額不斷增大,不法分子利用學生安全防范意識差等弱點,針對老師和學生進行電信網(wǎng)絡詐騙。為增強廣大師生對詐騙風險的防范意識,切實維護學生的合法權益。湘潭市政法機關主動作為,積極開展進校園防詐騙的宣傳活動。當天共有老師和新生近400人接受法制教育。
曾祥呈副所長和法官正在進行法制宣講
湘潭交通職業(yè)學校的新生正在接受法制教育
曾祥呈警官詳細地介紹了六種最常見的詐騙類型,分別是買賣游戲幣、引誘匯款、虛擬購物、冒充好友借錢、網(wǎng)絡刷單和冒充“公檢法”等。曾祥呈警官借助典型案例加以生動講解,并告誡在場的全體師生:“天上不會掉餡餅,不付出代價能取得的東西不可信,千萬不要被蠅頭小利所惑!受到威脅要告知父母,向家人、老師、警方求助?!?/span>
那么,有的時候錢被騙了,為什么警察沒辦法追回被騙的錢呢?曾祥呈解釋到,因為詐騙集團60%以上窩點都在境外,比如緬北、東南亞、沙特、西班牙等地,需要國際合作。另外,打擊成本也很高。此外,境內以黑灰產(chǎn)為主,犯罪分子遍布全國,且詐騙集團經(jīng)營超前研究。尤其棘手的是,資金流轉快,導致了凍結止付難。這些因素,都導致追回被騙資金困難。
再次,曾祥呈警官特意提醒,切記不要貪蠅頭小利成為詐騙分子的幫兇。目前有其他學校的學生提供銀行卡給詐騙分子跑分,提醒學生保管好銀行卡、手機卡、身份證等。一但被公安機關抓獲,證據(jù)確鑿,構成幫信罪,那么將面臨追究刑事責任,造成影響個人前途的嚴重后果。
最后,曾祥呈警官說到,詐騙手法千千萬,萬變不離其宗。一定要牢記“三不一多”原則:未知鏈接不點擊、陌生來電不輕信、個人信息不透露、轉賬匯款多核實。這是金句,給在場的師生很大的警醒。
此次防詐騙安全教育宣講讓該校師生受益匪淺,使大家進一步認清了電信網(wǎng)絡詐騙的本質和危害,增強了防范意識、防騙意識,提升了辨別、預防電信詐騙的能力,為促進校園安全穩(wěn)定起到了積極作用。學校接下來將繼續(xù)開展形式多樣的反詐騙宣傳教育活動,切實使安全教育入腦入心,構建和諧平安校園。
責編:伏志勇
來源:湖南法治報